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理解,要把它當做正常的反應對待,不要看到孩子一看書就煩,自己先亂了陣腳。不是劈頭蓋臉地數落一頓,就是不厭其煩地詢問發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沒考好。這樣孩子反而更煩。究竟應該怎樣做呢?先讓我們看一個成功的例子。
方方是高三的學生了。星期天,她放下書本,異常憤懣地說:“煩死人了,考,考,考,老師的法寶!我不知到國外的高中生是不是也沒完沒了的考試,真是扼殺人才的考試!
媽媽不慌不忙地說:“當學生害怕考試,不考試怎么知道自己的水平?”方方不說話,仍舊氣呼呼的。
媽媽又說:“現行的考試制度是不完善,可是如果廢除了考試,老師如何檢驗你們知識上的漏洞呢?”
“我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可是一提到考試,我就煩得要命!狈椒降脑箽馑坪鯗p弱了一些。
爸爸擦完桌子,也走過來,嘆口氣說:“唉,我也煩。每天工作忙得要命,明天又突然安排體檢,我是不想去了!
“爸,體檢可不能不去。您這年歲該勤檢查一點!狈椒秸J真地說。
“機關加里,內外加攻,看來我是躲不過了。檢查身體的時候,我拿著病歷走走過場就可以了!
“把這事可不能馬虎。別怕查出病來,查出病早治早好。不檢查,什么都不知道,好像沒病,那時自欺欺人!
“自欺欺人,方方,這個詞用得好!我看咱們倆的得的是一種病!卑职值靡獾匦α。
方方一開始還是莫名其妙,突然恍然大悟了。
通過這次談話,方方消除了自己的厭煩情緒。而且她覺得在家里談談心里話,真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在這段復習插曲中,父母并沒有指責孩子沒有上進心,不肯努力。也沒有說你可千萬別這么想,這么想不對。父親從另一個角度幫助女兒分析問題,讓孩子自己從局外人地角度看待自己現在的心態,讓她自己領悟其中的對與錯。在心平氣和的談話中,女兒的問題就得到了解決。而且還和女兒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寬松的談話環境。這樣以后還遇到什么問題,也會找家長商量。
這位父親給了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旁敲側擊消煩惱。孩子們都大了,有些事情不比非要掰開揉碎的講,說多了孩子反而更煩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明白了許多的道理,再加上現在信息來源的多種多樣,他們知道的明白的不比家長少,甚至比家長還多。所以這時您再給他講道理,覺得你拿他當小孩,不理解他。反而是讓他自己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