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人“甘吃啞巴虧”
在這項持續兩周的調查中,調查對象中有48.3%的人遭遇過招聘陷阱,其中39.1%的人遇到1次招聘陷阱,31.5%的人遇到2次,另有11.5%的人甚至遇到過5次以上。
“收取各種不合理費用”是發生頻率最高的求職陷阱,七成調查者曾遇到諸如索要押金、保證金、培訓費、服裝費等“求職入門費”要求。其次,街頭“高薪”廣告和黑中介分列求職陷阱第二、第三位。
受騙后,求職者的維權熱情普遍不高。調查顯示,沒有遇到招聘陷阱的求職者中,超過八成會向報紙、網絡論壇,以及工商、公安、勞動管理部門反映,僅兩成人選擇忍氣吞聲。但遺憾的是,現實中與預想正好倒掛,真正遇到陷阱的求職者中,將近七成的人選擇吃啞巴虧,安慰自己:“以后小心就是!”(金華初中數學家教)
求職心切、經驗不足成受騙主因
調查顯示,逾五成職場人將頻遭招聘陷阱的原因歸結為:求職心切、經驗不足。也有求職者認為將遭遇職場陷阱歸咎于勞動力市場不規范、騙術花樣翻新。
而縱然求職者對招聘中的欺騙現象深惡痛絕,但在實際遭遇招聘陷阱之后,一方面對于相關法律法規不了解;另一方面,維權行為耗時費力,求職者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維權,所以選擇“忍氣吞聲”。人力資源專業人士提醒求職者,法律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向應聘者收取任何費用,包括報名費或保證金。求職者即使確認了企業資質沒有問題,也應當在繳納費用時,存好收據等憑證、寫明費用明細,以備日后維權時使用。與此同時,也應當認清自己的實力,面對非常容易得到的高薪、高職位許諾要保持清醒。(金華初中數學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