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長會,家長的心態是復雜的,一方面想理解子女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又怕孩子落后于人而沒面子,最怕的是有“問題”的學生的家長把家長會當成擔負,這是普遍的“家長會意態”。所以,家長會是每個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必需面對和高度注重的一次家校有效溝通的會議,一次勝利有效的家長會,將極大地進步班主任的威信,給家長們留下深入的印象,激起家長們關注學校教育的熱情,使其愈加關懷子女們學業身心的開展。
一.讓家長乘興而來
以往的家長會家長們都是在考試之后,傾聽學習成果的匯報和學生在校表現狀況,家長們只是授命而來,或承受盛大的褒揚或領受坦率的批判,畢竟優秀生少,所以惴惴不安者多之,這樣的方式引不起大局部家長的等待,而使參與家長會變成一樁苦差。
從第一次的家長會來看,雖然此前我宣傳了家長會的意義,但有六位家長沒有過來,兩個學生說忘了通知父母,三個學生是爺爺和奶奶過來,其他都是家長一人過來(我的希望是全勤,最好父母兩人都來)幾個家長沒來的學生的成果都很差勁。電話打過去也支支吾吾,我也理解到家長們過來的目的比擬簡單,理解一下成果,好則興致勃勃,差則作一臉無法狀,這讓我覺得有必要激起家長們的等待感,淡化學習成果的評選,說明家長會的目的,消除家長們特別是差生家長們作為“弱勢群體”的疑慮,讓他們有一種“平安感”。
二.發揮合力作用
以往的家長會都是班主任的獨角戲,就象方案經濟時期的匯報,自上而下,先成果后缺陷,成果巨大,缺陷不少,出路光明,然后不疼不癢地提一些請求總結一些經歷經驗,根本還是“滿堂灌”教師充任家長的家長。匯報好了,家長們彼此看看分數,打打哈欠,各自回家,一朝一夕關于參不參與家長會也就無關緊要了。我們不求振聾發聵,至少讓與會的家長有些收獲,同時家長會也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讓班主任一人翩翩獨舞是十分糜費的一件事情,古人都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讓學生,家長和科任教師都參與演出,作到人盡其才,才是上策。
用“人盡其才”的準繩,整合教育資源,發起各方的參與,這樣學生們在準備過程中得到才能的鍛煉,同時也取得了一種尊重,這是對其自我肯定需求的一種滿足,也培育了學生的自我擔任的認識;家長們能得到表達、交流、解惑的時機,思想處于活潑狀態,至少彼此都能有所啟示;班主任則起一個導演的作用停止宏觀調空,發揮班委,團委,科任教師,家長代表的作用,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疑惑、辦法和靈感在眾說紛紜中釋放、碰撞和集合。多元信息和感情的溝通,使家長會構成一個調和的整體,讓德育不知不覺地浸透到其中。
三.做好善后工作。
以往的家長會之后某些學生的家庭將是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怒斥,諷刺以至暴力經驗,學生們也惴惴不安,家長會后的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教師和學生的關系都會有一定水平的僵化。所以班主任要做好善后工作,減少會后潛在的“消極影響”,向學生們闡明和反應家長會的企圖和過程,對家長們則做好教育工作,轉變其教育觀念。
我以為協助家長們認識到以下一些觀念十分重要:
成果是結果,是暫時的,在分數的背后有一系列的要素支撐目的辦法態度意志考技等等,所以我們的任務是發現緣由,補償缺陷,找到辦法,促其進步。
道德比成果愈加重要,沒有良好的道德涵養,不會有優良的成果,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無才是君子,有才無德是小人,無才無德不是人。
言傳還要身教,子女的操行是父母操行的衍生,家庭德育刻不容緩,愛的教育,敬老愛幼的教育,鄰里和睦的教育,是每個家長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注重學生的習氣養成,習氣是一種巨大的力氣,好的習氣是終身的財富家庭養成的良好習氣將促進學習的進步。
父母對學生主要是一種人格教育,父母文化程度低一樣能教育孩子做人“求真、求善、求美”
做一個學習型的父母,進步本人的文化程度和道德素質
有專家說:沒有不能管的學生,只要不會管的家長;沒有不能教的學生,只要不會教的教師。我們都要以此自勉。
……
當然家長們程度良莠不齊,課堂說教的效果也不會太強,文字材料大局部都不會注重,這些班主任須在平常的家訪、來訪、電訪等交流中,要重復想家長們灌輸,要舉一些粗淺的例子,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糾正家長們的錯誤家教觀念或極端“望子成龍”的心態,這也需求長期的工作。
四.交叉親子活動。
如今的家長,忙于工作,特別是有些家長長時間在外做生意,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在不同水平上影響了孩子身心的安康開展,我們的家長會能夠提供這樣的時機,親子活動是家長會中比擬時興和有深入德育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和家長一同參與家長會,中間準備節目,如以家庭為單位停止競賽,或者角色互換,讓讓父母體驗學生一天的生活學習,這樣的活動方式上既生動生動,又有嚴肅的教育主題,更多是是對兩代人的啟示,與金錢權益世俗的東西相比,親情才是最寶貴的。這種活動主要是情境、過程要精心設計,合適局部學生的家長,這樣更能激起家長胝犢情深的感受和子女感恩戴德的情愫。
總之,新課標的理念也與我們的家長會有共同之處,家長會也要學會把戲創新,注重德育,淡化成果,追根溯源,互動交流,少說教,多傾聽,同時提升家長們的德育程度提供指導,到達使家長們“想來開家長會,來了想說說領會,說了想提發問題,”構成一個良性循環,最終到達家校一體合力德育的效果。